國際禮儀之起源
國際禮儀之起源據說來自英國的宮廷中,但卻並不是英國人所發明的。根據考證,它們是起源於中古世紀的歐洲大陸。所以Etiquette本是封建社會宮廷中的產物,再以國王為中心,向社會上之高階人士傳播,而在輾轉傳入英國之前,所謂 Etiquette 仍然屬於貴族階層專屬的,一般平民百姓則並不時興這些規矩。
後來英國官方加以整合加工,去蕪存菁後的禮儀規範又經由「五月花」號傳到了美國新大陸。這些規範迅速成為殖民地家庭的重要人際關係之行為標準典範,不但老移民遵行不渝,新移民也自然地入境從俗,所以英式禮儀的社會化經由美國殖民的快速擴展也迅速地傳播到了北美殖民地各地。
美國殖民地時期由於移民來自四面八方,各有各自不同的風俗習慣與生活方式,由於誤會與陌生,所以也常常造成了社會上人際關係的混亂與敵視。有志之士希望所有來此的拓荒者都能互相尊重,盡速融入「大熔爐」中,因此一套能為社會各階層,以及各地移民所接受的生活規範與公約,就十分迫切了。
據稱,一七一五年時美國有一位名叫 Moody 的社會賢達,根據來自英國的禮儀規範,編著了一本名為《德行學校》之手冊,以為殖民地家庭在教育子女時有所依循。出版之後立刻受到大眾的歡迎,成為當時殖民社會的禮儀經典。後來又有美國國父華盛頓等人,有感於社會上禮儀混亂而著作生活禮儀相關手冊,以祈撥亂反正,達到教化社會之目的,由此美國社會之生活禮儀已有了基本的遵循原則了,而其中主要部分也成為今日世界國際禮儀之重要內容的依據。日益強大的美國,經過了許多次大大小小的戰爭,尤其是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又再以戰勝國之強勢姿態把美式禮儀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甚至回傳至其發源地歐洲大陸乃至英國。因此我們今日所謂之 Etiquette ,是以封建時期歐洲之繁文縟節的宮廷式貴族禮儀,經過英國宮廷修正再造,與美國殖民地社會的務實將其合理化、生活化後,輾轉成為今日世界上各國人民所奉行的一套行為舉止的範本了。